拍卖常识
当前位置:主页 > 拍卖常识 >

博物馆文创

关键词:拍卖常识

日期:2023-02-25 19:35作者:admin
我要分享

  【记者观察】

  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 李韵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克成 徐梦玲

  编者按

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,今年的主题为“博物馆的力量”。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诉求的增加,博物馆以越来越丰富、立体的展示和呈现形式走进大众生活。其中,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,成为一大亮点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。”博物馆文创,正是让博物馆里的文物“活起来”的重要方式,精彩纷呈的文创产品让人们体会到“国宝不止一面”,成为连接博物馆与社会大众、增强文化记忆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。

  新时代,博物馆文创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?各大博物馆做了哪些探索,未来有怎样的发展方向?让我们一起关注。

  文创雪糕、考古盲盒、国风节目……近年来,丰富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一次次“出圈”,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借由这一载体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其中,各大博物馆积极投身,创新开发出极具特色的文创产品。作为青年文化新消费的组成部分,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在一次次迭代升级中绽放光彩,释放出文创IP的强大“磁力”。

  北京天坛公园“天坛拾光”文创空间打造的饮品。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摄/光明图片

  文化为本、守正创新,文博珍品皆可“潮”

  故宫博物院的紫禁暗香疏影梅鹊小夜灯唯美浪漫;敦煌研究院的琵琶镜梳礼盒精巧玲珑;陕西历史博物馆的“青铜小分队”系列盲盒憨态可掬;苏州博物馆的唐寅创意茶泡趣味十足……文旅融合背景下,各大博物馆积极盘活馆藏资源,通过文创开发让文物“活”起来、“潮”起来。

  “仕女乐队手办盲盒以‘彩陶坐姿伎乐女俑’为原型,凭借生动的造型、逼真的神态成为文创爆款,受到年轻人喜爱。”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介绍,近年来,河南博物院秉持“守正创新”“动态文创”“精致美学”理念,致力于打造文创精品。

  “消费者品尝‘金面具巧克力’时,首先需要扫描二维码,选择参考的黄金面具图,再用镊子等附赠的小工具对金色面具进行‘修复’,享用美食的同时又能感受文物修复师的乐趣。”三星堆文创工作室设计总监俸世雄认为,优质文创最重要的是“守正出奇”,在尊重历史和文物的基础上,凭借创意打动人心。

  消费者在体验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考古巧克力。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/光明图片

  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、国博(北京)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云认为,博物馆文创开发设计有三个层次的诉求。第一层是从馆藏出发,让最广泛的人群通过文创对博物馆文物产生兴趣;第二层是在原创设计上不断突破创新,把传统美学融入现代设计中;第三层则是“以史育人、以文化人”,让青少年群体走进博物馆、爱上博物馆,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。

  “博物馆开发优质文创产品,既顺应时代发展,也是适应大众需求的自然趋势。但是,从产品的使用价值看,并不是所有文创产品都能满足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。”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波认为,如果不考虑产品的实用性、独特性,把文物元素机械、粗放地复制到各类文创形态中,容易造成产品的同质化、表面化,也难以真正体现文化内涵。

  以文为本,创亦有道。为了避免同质化设计、提升产品品质,许多博物馆纷纷组建起文创孵化团队,为文创设计注入鲜活力量。中国国家博物馆曾举办“国博衍艺”青年文创体验营活动,邀请了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设计师参与产品研发;河南博物院延伸产品文化内涵,打造“传统服饰创新实验室”和“文创生态实验室”。

  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金面罩文创冰箱贴。新华社发

  创意理念“年轻化”,文化消费“体验化”

  90后女孩柯桃探访过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,是一位深度博物馆爱好者。她有个习惯,逛博物馆馆藏之前先逛文创用品店。“博物馆文创一般都会用馆藏元素,拿着选购的文创产品去寻找相对应的文物,这是属于我的小乐趣。”

  谈及印象深刻的文创产品,柯桃如数家珍:故宫博物院“朕不能看透”眼罩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火锅底料香薰蜡烛、苏州博物馆《贝聿铭的建筑密码》3D解谜书、新疆博物馆烤馕挂件和鼠标垫……在她看来,我国文创产品还需要把创意设计和文化特色进一步结合。“文创产品可以帮助消费者理解文物知识、历史背景。最理想的文创产品,应当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,长伴左右。”柯桃表示。

  宁夏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文创产品。新华社发

  近两年的数字文化消费中,由“新文创”带动的“新消费”潮流正逐步回暖。《2021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》显示,文创、潮玩等购物消费占到2021年全国国潮文化消费总额的57.4%,是最热门的文化消费支出。2021年“双十一”开售首日,年轻人纷纷涌向博物馆“野性消费”,某购物平台相关文创消费同比增长超400%。除故宫博物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苏州博物馆等“老牌选手”外,敦煌研究院、布达拉宫等旗舰店也表现亮眼。同时,文物雪糕、考古盲盒、数字藏品、国潮节目等的兴起,表明一批“爱文创、懂文创”的消费者已从物品消费向观念消费、体验消费转变。

  美食文创让消费者实现了从“指尖的享受”到“精神的满足”,在新兴体验类文化消费中颇具代表性。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介绍,国博从2018年底就开始尝试研发文创食品,以食品为载体,巧妙展现国博馆藏的代表性器物与图案。除了“大火”的月壤容器巧克力蛋糕、3D拉花咖啡等美食文创外,最近,国博将趣味考古融入文创食品研发,设计出了四羊方尊考古巧克力,让大众在“动嘴”品尝美味的同时“动手”感受青铜文化,体验沉浸式考古的乐趣。“我们不单是在包装上花心思,更努力让产品从里到外都有创意,赋予它文化的内涵。”他分析道。

  在“万物文创、百馆争鸣”的当下,对于博物馆而言,社会效益始终是首要的。“博物馆‘以史育人’的核心功能不能淡化,要避免给参观者留下‘纯粹在卖东西’的印象。”陈波认为。

  黑龙江省博物馆,工作人员在拍摄以铜坐龙为原型设计的琉璃饰品。新华社发

  触“网”而兴,文博创意别开生面

  2020年7月,新画幅文创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推出了文创IP“蒹葭十二士”,从千俑千面的8000兵马俑中精选出12个有名有姓有故事的勇士,包括将军、士官、驭手、弩手、步兵、骑兵、老兵和文士等身份。双方还合作推出“云上蒹葭”小程序、蒹葭主题音乐及短视频、数字沉浸式体验等创意形式,融入了国潮、盲盒、合成玩法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互动元素。“我们想赋予传统文物更鲜活、更时尚、更社交的文化表达,并告诉大家传统也可以很酷,创新也可以非常典雅。”新画幅文创总经理沈一康说。

  如今,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正从单一的文物复仿制模式转向“以我为主、跨界融合、品牌孵化”的创意发展体系。数字文创已不再是“科技+文物”的简单结合,而是利用互动性手段拓展博物馆馆藏内涵,由博物馆与大众共同创造“新文创”。

  近几年,“一起考古吧”“云上敦煌”等有趣且“有料”的数字文创小程序,拓展了大众了解历史的方式,使博物馆中的文物成为活跃于当下的文化意象,并在与现代人的互动中赋予崭新的生命。

  从《国家宝藏》《假如国宝会说话》《登场了!敦煌》等备受欢迎的文博类综艺,到《唐宫夜宴》《只此青绿》等火爆网络的文博节目,都是将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。2020年9月,文创真人秀节目《跨界新文创》锁定“跨界”一词,展现文创设计师实地探秘、资料搜集、设计讨论、制作打样、确定成品的全过程。《跨界新文创》总导演由佳告诉记者:“文创产品开发引领消费升级。一个好的文创产品,能够传递出传统文化的器物之美、精神之美、价值之美。”

  文创IP的跨界融合,是新的文创增长点。故宫出版社联合真人密室逃脱游戏品牌推出的互动解谜书《谜宫·如意琳琅图籍》《谜宫2·金榜题名》,通过解谜的形式,启发玩家主动探索书中包含的礼乐度量、时令节气、棋谱书画、五行八卦等传统文化知识;国博推出首部文物主题互动解谜游戏书《博乐·元宵行乐》,通过App与实体书籍的配合,让玩家在解谜过程中以主角视角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,出版后广受好评。

  多位专家表示,文博教育必须重视“感受”与“美学”的力量;“体验感”与“审美力”,是博物馆文创转型升级的关键点。“下一步,在注重文创品类创新和消费群体培育的基础上,各大博物馆要紧扣消费潮流、开发‘首创’产品,还要善用现代科技发展数字新文创,在产品营销与体验层面掌握‘破圈思维’,真正实现做内容IP与做文创产品‘两手抓’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说。

  (项目团队: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、李韵、王胜昔、丁艳、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克成、徐梦玲)

  《光明日报》( 2022年05月18日 07版)

  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