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绍仪,字少川,1862年1月生于广东中山县唐家镇唐家村,1908年避末代皇帝溥仪讳,改名绍怡,1912年大清覆灭后,又改回原名。
唐绍仪是在富裕开明家庭长大的,其父唐巨川是上海颇有实力的茶叶出口商,族叔唐廷枢在李鸿章麾下办理洋务,经营上海轮船招商局、开平矿务局等著名企业,深得李鸿章器重。
唐绍仪的人生机遇不错,少年时代,他赶上了曾国藩派容闳组织幼童公派留学美国。那时候,传统士绅子弟是不愿漂洋过海的,唐绍仪得益于开明教育,踏上顺风轮船,成了清廷官费资助的第三批留美幼童,这一批赴美深造的幼童中后来还出过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,詹天佑。
唐绍仪在美国深造七年后,因朝廷顽固派抵制反对,中断学业提前回国。回国后的唐绍仪没有得到清廷的重视,好一段时间都是郁郁不得志的。
幸运的是,唐绍仪后来结识了袁世凯,在袁世凯的援引下,加之又有最早留洋的背景,唐绍仪逐渐蹿升为方面大员,成为晚清搞外交谈判的重要人物。
辛亥革命爆发,袁世凯复出收拾乱局时,唐绍仪被委以重任,担任南北谈判代表,谈判成功后,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,唐绍仪出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。
其时,孙中山虽然放弃了大总统一职,但并没有放弃权力之争。当初,孙中山任大总统时,采用的是美国总统制,不设内阁总理,由总统直接统辖内阁。但在交权时,为了限制袁世凯,孙中山临时起意改总统制为内阁制,因此出任内阁总理的唐绍仪便成了制约袁世凯的关键棋子。
袁世凯之所以赞同唐绍仪出任首任内阁总理,皆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恩于唐绍仪,唐算是他的人。但唐绍仪并不简单,朝大了说,此人有很大的政治抱负,朝小了说,此人是不甘寂寞,不愿做傀儡之人,而且在政治倾向上,实为同盟会会员的他更靠近孙中山。
但袁世凯岂能受制于人,几个回合下来,唐绍仪的责任内阁就搞不下去了,最后只好被迫辞职,从此离开政治舞台。
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,唐绍仪基本上就是民国政坛上的点缀和看客,直到1931年出任家乡中山县的县长。
中山县是孙中山的故乡,地位特殊,唐绍仪接这个差事,除了因为传统士人的家乡责任感,更多地是想以此为阶梯,重返政坛。
遗憾的是,1934年广东新军阀陈济棠以“索饷”为名发动哗变,最终将其逼走了。
之后的唐绍仪在香港住了一段时间,之后便搬去了上海。作为上海滩有名望的“寓公”,唐绍仪依旧如从前那样不甘寂寞,但因为在中原大战、宁粤分裂期间多次参与反蒋,他不仅与老蒋互不信任,后来更没能获得老蒋的重任。
1937年上半年,中日关系日趋紧张,老蒋迫于现实这才计划借用唐绍仪在外交上的声望与才干,要求他出使美国让美方出面调停,后又因耗资太大,转而让他以英美为中介,与日本直接接触谈判。
算算年龄,此时的唐绍仪已经是七十好几的古稀老人了,按说应该归隐“山林”,寻一稳妥之地安度晚年去,但从唐绍仪之后的表现看,他似乎依旧有寻机重返政坛的想法,并热衷于他所擅长的谈判斡旋。
争取重返政坛,发挥自身的政治能量,这本没有错,要命的是,唐绍仪没能看清身处的时局,日本人只想诱降国民政府,根本没有和平的诚意。抗战全面爆发后,他滞留上海对日谈判不仅不会取得任何成果,相反只会召来有意当汉奸的质疑与猜忌。
事态的确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,当日本人抛出“南唐(唐绍仪)北吴(吴佩孚)”的计划后,老蒋慑于唐绍仪的资历、威望,猜忌之心日甚,一再催促他离开上海,但唐绍仪却始终不愿离开,老蒋无奈,只好退而求其次,利用他以私人资格向日本探寻议和条件。
很明显,这是老蒋的勉强之举,权宜之计,稍有风吹草动,他是一定会调整策略来处理唐绍仪的。
也许是因为确实老迈的缘故,身处是非之地、危险漩涡,唐绍仪的反应十分迟钝,许多人打着他的旗号私下接触日本人,落水当汉奸,这对他其实已造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利,但他却还是坚持不抗、不降、不走的姿态,任凭老蒋对他的猜忌日甚一日。
日本人很卑鄙,在大力诱降的同时,还曾打算以绑架的方式逼唐绍仪就范。
在上海活动的军统获知这一情报后,尤其是土肥原亲自登门造访了唐绍仪,戴笠认为唐绍仪事实上已经落水,老蒋对此也是深为不安,他十分担心唐绍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出面组织伪政府,和自己唱对台戏。
就这样,军统暗杀计划秘密获得了批准。
现已明确,唐绍仪被刺是军统上海特区副区长赵理君牵头策划实施的。
唐绍仪有个故旧名叫谢志磐,据说是唐绍仪在中山县时的随从,后来秘密加入了军统。
为了成功暗杀唐绍仪,并能保证全身而退,赵理君、谢志磐利用唐绍仪有收藏古董的嗜好,策划实施了上门兜售稀世宝物,借机斧劈唐绍仪的行动计划。
军统的这次行动实施的很缜密,谢志磐先是探听到唐绍仪在一家古玩店看中了一件古瓷瓶,但因为店老板要价太高,未能成交。利用这个机会,军统立即重金买下此瓶,然后扮成古董商摩臣2娱乐手机版,由谢志磐带入戒备森严的唐公馆。
唐绍仪见到这件古董,又闻军统古董商要价不高,很高兴,这时,军统古董商表示,手里还有好货,因为急需用钱可以低价转让,唐绍仪听闻有这样的好事,立即约军统古董商第二天务必再来一趟。
这等于是彻底打消了唐绍仪的防备心理。
第二日,1938年9月30日上午,赵理君行动小组一行四人带着古董再次登门,唐绍仪看了十分满意,立即吩咐管家取钱。待管家去取钱时,行动小组趁唐绍仪不备,取出利斧,当场将之劈死。撤离现场时,他们伪装交易完满结束,出门时连声说,老太爷,留步、留步!从而顺利逃离了现场。
唐绍仪被刺后,国民政府拨给五千块丧葬费,安抚唐家后人,蹊跷的是,伪南京临时政府对此也相当重视,他们将唐绍仪列入“殉难先烈名单”加以悼念,日本人也表示唐绍仪之死犹如“巨星坠地”。
拨开历史的迷雾,如今的史学界是有公论的,唐绍仪投敌充任汉奸,没有真凭实据,军统刺唐,有防范于未然的意味,也有草菅人命的不当。
当然,唐绍仪也应该为己身惨死负有一定的责任,在凶险复杂的时局下,他一不该不甘寂寞,以致深陷猜忌漩涡;二不该幻想以议和救国,毕竟坚决抗战才是当时唯一的主题。
举报/反馈